我们常常谈到“专业人士”或者说“专业人才”,也有许多人称自己或他人为“专业人士”。这里面有很多模糊的认识。
什么是专业人人士?曾经有一部美国电影叫做“专业(professional)”。其中有一个情节是主人公说“所谓专业人士,总而言之就是能捞钱的家伙”。
尽管用“能捞钱的家伙”来比喻“专业人士”有些俏皮,但却是一句经典的台词,也道出了“专业人士”的精髓。
“专业”和“业余”在文艺界和体育界区分的很清楚,如果你技不如人、艺不服众,观众绝不可能轻易掏腰包,观众不掏腰包,你就赚不到钱,你赚不到钱,就没有人会把你当作“专业选手”,就只能做业余爱好者。
在企业里做事也是一样的,你是不是一个专业人士,就要看有没有人愿意花钱,以及愿意花多少钱雇佣你。有的人找工作难,有的人找工作很容易,有的人不敢和老板谈薪水,有的人可以向老板要高价,这就是一个人的专业实力不一样。
不要以为有“学历背景”的人才能称得上专业人士,像秘书、保姆、清洁工等一样可以称之为专业人士,只要有人需要你,只要你想赚钱就能够赚到钱的话。
前段时间,我母亲请了一个保姆,但没干几天,就不想要了,私下里和我妹妹唠叨。我妹妹就又替母亲调换了一个,新的保姆干了一天,我妹妹特意来看了一下,对我说:“这一个很专业!咱妈一定会满意的”。果然,妈妈很满意,在我面前直夸,新来的保姆多么讲礼貌,多么能干活,等等。
松下幸之助曾经说道:“当你走出学校,走进公司或政府机关,便可以按月领到薪水,这便意味着你在这种路上可以自食其力,意味着你已经加入专业人士的行列,不再是业余爱好者了。”
这样的情况在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是存在的,老板不会花钱去雇佣一个不能为自己带来财富和利润的人。但在市场化还不高的环境下,即使能够按月领薪水也不一定就是专业人士。“伪专业人士”也是有的。有专业人士的名,却没有专业人士的实。
就如寓言故事“滥竽充数”中谈到的南郭先生。齐宣王喜欢听吹竽,而且一定是三百人一起吹。不会吹竽南郭先生就向齐宣王自荐说,自己是吹竽的高手,齐宣王很高兴,就让他加入了三百人的吹竽队伍。南郭先生就这样装模作样地大家一起吹竽,心安理得地拿着和大家一样的待遇。齐宣王死了以后,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竽,但要单个表演,南郭先生知道自己混不下去了,只能灰溜溜地跑了。
这种现象在国企中是存在的,有的人并没有为企业赚到钱,甚至在消耗企业的钱财,但却按月领着薪水,有的甚至还当领导,拿年薪。但是,一旦他们离开这个环境,他们什么也不是,没有人会雇佣他们。
要成为一个专业人士就一定要有本事,有他人需要的本事,有比别人更强的本事,当你和他人一起去找工作的时候,业主会要你而不要他人;当面临加薪或升职的时候,老板会首先考虑你而不是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