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王问太公曰:“王者举兵,欲简练英雄,知士之高下,为之奈何?”
太公曰:“知之有八征:
一曰问之以言,以观其辞;
二曰穷之以辞,以观其变;
三曰与之间谍,以观其诚;
四曰明白显问,以观其德;
五曰使之以财,以观其廉;
六曰试之以色,以观其贞;
七曰告之以难,以观其勇;
八曰醉之以酒,以观其态。
八征皆备,则贤不肖别矣。”
译文:
武王问太公道:“君王出动军队准备打仗,要选拔英明而有权谋的人才担任将领,要想了解士的才能高低,应当怎样挑选呢?”
太公回答说:“要想知道真实情况,有八种方法可以检验:
一是用言语试探,来看他的言辞;
二是用言辞与他辩论,来看他的应变能力;
三是在他身边安插间谍,来看他是否诚实;
四是明知故问,来看他有没有隐瞒的情况,来观察他的德行;
五是用财货进行试探,来看他是否廉洁;
六是用女色进行挑逗,来看他是否保持贞操;
七是将他置于危难境地,来看他是否勇敢;
八是用美酒将他灌醉,来看他酒后的醉态。
以上用八种方法全部加以检验,那么贤与不肖,便会有分别了。”
故事:
文帝后元六年(前158年)冬,匈奴大举内犯,烽火直达甘泉(今陕西淳化西北),都城长安为之震动。
文帝除发兵赴边抗御外,又派出三支部队保卫长安。
其中,周亚夫率军屯细柳(今陕西咸阳西南),刘礼领军屯霸上(今陕西西安东),徐厉领军屯棘门(今陕西咸阳东北)。
接着,文帝亲自前往这三支部队去慰劳官兵,激励士气。
先到霸上和棘门,车马在兵营中随意驱驰,自由出入,大小将领均亲自迎送,殷勤备至。
后到细柳,情形迥然不同,士兵都顶盔带甲,剑拔弩张,壁垒森严,一片临战气象。
导驾官喝令天子驾到,命令打开营门迎驾。
而营门士兵却拦住马首回答说,周将军有令:“军中闻将军令,不闻天子诏。没有将令,任何人不得擅自入营!”
文帝亲自出面,军士仍不予开门。
文帝于是遣使持节传达一道圣旨:“朕欲入营劳军。”
亚夫见节后始传令开门。军门一开,守门士兵即告诫文帝随从,周将军有令:“军中不得驱驰。”
文帝只得遵令而行,缓辔徐行来至中军帐前。
周亚夫戎装佩剑,从容出迎,拱手一揖,口称:“微臣甲胄在身,不便跪拜,请以军礼相见。”
文帝即按军礼规定,俯身手扶车前横木,以示对周亚夫的敬意,并派人向亚夫称谢:“皇帝敬劳将军。”
礼毕之后即起驾回宫。
车驾一出营门,随从的大小官员不禁愤愤不平:“周亚夫胆大包天,竟敢对皇帝如此无礼!”
但文帝不但没有动怒,反而一路赞不绝口:“周亚夫才是真将军啊!
若像霸上、棘门军那样,拿军纪当儿戏,军营可以自由出入,万一遭受袭击,岂不都要当了敌人的俘虏?
你们看这细柳营中,营规如此森严,连我都不能随意出入,敌人又如何能进犯呢!”
从此以后,周亚夫深得文帝赏识。
一个多月后,匈奴军撤退出境,汉军也一一撤防。
周亚夫则被晋升为中尉,统领京师卫队,负责长安的警备。
次年,文帝病危,临终前告诉太子(即景帝)说,国家一旦有危难,即可依赖周亚夫统率军队。
景帝即位后,遂拜周亚夫为车骑将军。
后来,吴、楚七国发动叛乱,周亚夫果然不负众望,率领军队迅速平定叛乱,为西汉王朝的巩固和统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