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提供一些在管理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意义的知识点,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,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技巧,并有意识地加以强化和应用,直至成为自己思维方式的一部分。这些技巧看似千变万化,但其中往往存在一些共通的、普遍适用的规律。在这里呈现给大家,希望可以供您进行参考,更希望可以抛砖引玉。
关于领导
沃伦-G-本尼斯:“领导才能就是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能力。”
领导才能的最佳定义是:“领导才能就是影响力。”最好的领导人物就是能不断成长、发展、学习的人。
领导人物和别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,开始关怀别人,学会与别人交谈和调动别人的积极性。
领导人物需要有:(1) 毫不动摇的勇气(2)良好的自制性(3)强烈的正义感(4)坚定的决心(5)具体的计划(6)付出超过所得的习惯(7)迷人的个性(8)掌握详情(9)同情与理解(10)有责任感(11)富有协作精神(12)果决是领导者的特色(13)要善于与员工沟通(14)正面激励和赞扬员工 (15)敢于冒险(16)领导要有创意
以身作则的领导者:美国前总统休伯特-H-汉弗莱说:“我们不应该一个人前进,而要吸引别人跟我们一起前进,这个试验人人都必须做。”//子女长到10岁以后,开始按父母的行为去做,而不管父母怎么说。
下放权力的领导者:古代战争英雄和贤人匹塔卡斯说:“衡量一个人有多伟大,就看他拿手中的权力做什么。”下放权力的领导者有以下6个特点:(1)有超越个人能力的远大理想(因为理想远大,所以需要放权)(2)信任别人(相信别人会帮助你时,别人才会真的帮你)(3)有良好的自我形象(自信,不怕放权) (4)能发掘人的潜能(领导的作用是培养更多的领导者,而不是追随者)(5)有一颗服务众人的心(6)工作非常成功(卡耐基希望将来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上: “在这儿长眠的人懂得怎样利用比自己强的人所做的贡献。”)
关于决策
决策前的问题确定:
(1)选择决策方向十分重要(2)调查研究是个基础性的工作(3)到群众中去(4)重大决策让有关部门参与(5)注意征询意见
选择决策方案的几个具体问题:
(1)经验是极为重要的,决策者应该是经验丰富的人(2)专家是重要的,但他们只能帮助决策(3)要有反面意见(4)把握住方案的关键部分(5)满意即可(收集了80%的信息就足够了,有60%的把握就得放手一搏。)(6)全面、比较、反复(7)应该准备应变方案
有效的决策:
(1) 做决策,不能太多、太杂。对于大量的“惯例性”工作,要建立一种处理原则和规则,以方便下属按照惯例处理。(2)决策要科学折衷。两个夫人争婴儿的折衷,就是不科学的。(3)决策不可大一统。(4)决策者会遇到不同意见,这时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。听不到反对意见、“意见完全一致”,并不是好事;但面对诸多意见时,也要有自己的主见。
决策的注意事项:
确定性决策——选择最佳方案,要快,实施有力;风险型决策——选择最有希望的方案,准备好必要的应变方案,运用各种主观条件、尽量化险为夷,留有余地、要有最后的保险手段,最忌讳孤注一掷;不确定型决策—— 要摸着石头过河,多方案并进,步子不要太快,要把力量集中在信息反馈上,动态对策。
关于领导的职责
(下面三种说法,其实异曲同工)
作为领导,你最基本的三项工作就是:
(1)各项工作都是什么(2)谁来做它(3)怎么做
领导和管理,无非包括——对人的管理;对工作的管理;监控;决策。
领导的工作:
1 对于大方向:要掌握,要控制。
2 对于具体工作:知道如何做,但让员工做,领导负责监督和指导。
3 对于员工:激励,压力。
4 对于问题:指导解决,仲裁。
关于组织
组织运用的具体方法:
1. 制订各种工作制度 2. 制订各种作业方法 3. 制订监控方法 4. 表册记录和汇集报告
组织设计原理:
1. 分工与协作原理 2. 管理幅度原理 3. 统一指挥原理 4. 平衡原理 5. 效率原理
组织管理的原则:
1. 统一目标 2. 命令一致 3. 权责相称 4. 划定管理范围 5. 良好的意见沟通 6. 适当的授权 7. 必须有弹性 8. 各种工作应确定计划 9. 节约费用 10. 其他
关于目标管理
目标管理的作用:
1. 能集中企业每个职工的力量,保证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
2. 能创造一个培养各级管理人员真正领导能力的管理环境
3. 能促使每一个职工的工作能力的迅速提高
4. 能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
目标管理的经验做法:
1. 坚持职工参与制定目标
2. 坚持个人目标和总目标结合
3. 坚持激发职工达到目标的责任感
4. 坚持“目标=权利”的原则(要放权、授权)
5. 坚持自我评价
关于激励
激励理论之一
双因素理论:外部因素(保健因素),内部因素(激励因素)。
外部因素只起维持作用,没有激励作用,但若得不到满足,会产生不满,若单纯使用此因素,只能消除员工不满,而不能真正激励积极性。F-HERZBERG 把他的这种保健因素分为10种:(1)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(2)监督系统(3)与管理者个人之间的关系(4)与同级人员之间的关系(5)与下级人员之间的关系(6)薪金(7)安全(8)个人生活(9)工作环境(10)地位
激励因素是影响员工工作的内在因素,能改善和激发员工的热情,是人的行为动机的源泉。包括:(1)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(2)工作上的成就感(3)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带来的奖励(4)对未来发展的期望(5)职务上的责任感
激励理论之二
期望理论:弗鲁姆1964年提出。激励量=效价*期望值,效价指吸引力,期望值指期望概率。V*E=M,V如考大学,E如考上的把握。 V高*E高=M高 V中*E中=M中 V低*E低=M低 V低*E高=M低 V高*E低=M低(只要有一个低,结果就低)(不过,我认为该理论并不完善,如期望概率,无法定义到底是高是低,就算低,假如效价很吸引人,即使概率很低,人还是愿意尝试的。)
激励理论之三
公平理论:亚当斯,1960年代。Op/Ip=Oo/Io,Op:一个人对他自己所获报酬的感觉;Ip:这个人对他自己所投入的感觉;Oo:这个人对某个作为比较对象的人所获报酬的感觉;Io:这个人对那个作为比较对象的人所做投入的感觉。 员工主观上感到公平时,会带来激励作用。
激励理论之四
波特尔激励模式:1968 年,E-PORTER 与 E-LAWLER 提出。要使员工取得好成绩,首先要有激励;其次是通过激励,激发出高度的积极性,从而去努力工作;第三步,由于努力工作,产生良好的绩效;第四步,根据绩效的大小,进行奖励或惩罚;第五步,奖励或惩罚是否公平合理,影响到满意程度,满意又可成为新的激励,产生新的绩效。
激励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,激励的方法和技巧:(1)经济激励法(重奖重罚)(2)公平激励法(每人都有公平的升迁的机会) (3)情绪激励法(建立亲密、融洽、和谐的,家庭式的气氛)(4)关怀激励法(5)尊重激励法(在内部要尊重,在面对外人时更要尊重和称赞自己的员工)
关于激励和压力
管理员工的两个方法:激励和压力(即奖励和惩罚、胡萝卜加大棒)
1. 激励
物质的:金钱,待遇,福利,等
精神的:支持、赞美、崇敬;事业感,成功感,实现人生抱负感
管理员工时的语言技巧,同客户服务方面的类似,也要注意五个关键元素:倾听,请教(由对方谈想法和解决方式),赞美,重要人物的感觉,让对方感到想法是他自己的。注意尽量不要命令、批评和过于直接。
通过巧妙的赞扬和赞美(对其错误和不足的地方也要巧妙赞扬而不是批评),让员工感觉那些他需要改正的缺点和需要完善的方面,都是他自己的想法,这样他就会主动地去加以改正和完善,并最终完成和实现管理目标。只有这样,员工才会最有动力、最配合,长期效果也最好。
赞美——从表扬入手;表扬最微小的进步;表扬其他方面的优点,然后用“而且”连接过渡过来;把对方暂时还没有的优点,当作已经开始有的优点,来表扬他。总之,要让对方自觉自愿地意识到这些优点的重要性,并自己开始着重地培养和强化这些优点。
制度是“死”的,积极性是“活”的;因为在同样的工作岗位上,按照要求和标准完成工作是一回事,怀着高度的积极主动性和热情去工作,是另外一回事。管理层进行领导,不能对每件工作都身体力行,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协调和指导着员工们去把工作完成没,让工作目标得到实现。
2. 压力
也是有物质的、有精神的。
3. 激励和压力并用
人前进的动力:激励,压力。
民主、竞争,可以形成激励;
竞争、监督,可以形成压力。
(竞争,先是外在压力后是内在激励。)
奖励和惩罚,都要注意一定要公平公正,用科学有效的制度加以控制,而不是根据个人感觉和好恶。要多使用激励和奖励的方式(物质+精神),尽量少使用惩罚手段;制度要完善,并不断地强调其严肃性和权威性,让员工自觉提前遵守、尽量不去触犯它。
管理员工,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,一方面,要有爱心,真诚地关怀,加以鼓励和赞扬,要宽容,同时在物质待遇上要慷慨;另一方面,要严格要求,适当适时地施加压力,决不姑息其错误趋势,有了错误就要严厉地加以惩戒。
不要直接命令、告诉员工该干什么、如何干,而应该跟员工一起探讨是否需要干、如何干,然后大家共同动脑、出力、实施、反馈、调整;注意做好激励工作和反馈工作,尤其是后者,发现问题后要不断解决、不断支持和推动、不能半途而废,要让员工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、经过一番艰苦劳动之后确实见到了效果,这样员工才会有积极性、并继续配合以后的改革工作。只有允许员工参与、让员工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,员工才能真正理解管理层想干什么,才能逐渐地真正接受这些理念和思路,才会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进行配合,才会积极主动、想方设法、坚韧不拔地去实施推动这些工作。(别人的意见、别人的工作,我最多只会按照命令去执行、做完即可、效果如何我才不考虑呢;而如果是我自己的事情、我自己的想法,我才会关心、在意它的成败,我才会主动地费心地去思考、去琢磨、去推动、去解决、去完善。)
在进行改良、改革、改善的时候,一定要让员工也参与构思、设计和出谋划策,只有这样,他们才会运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为什么要改、如何改、如何反馈和调整,只有这样,他们才会真正地接纳改革、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配合、参与和实施改革,也只有这样,效果才会好。否则,只是管理层划定好原则和办法,让员工去照着样子执行,那么员工十有八九会有抵触情绪、并发展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式的消极抵抗,这样的改革可能产生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。所以,在进行改革的时候,一定要引导基层员工共同参与,让他们明白改革的必要性和作用之后,接受进行改革的理念,并参与到如何进行具体改革的设计中来,大家一起出谋划策,从始至终地共同参与、共同实施、并共同看到成效,这样大家就会有参与感和成就感,也就有了积极主动性。
任何工作和改革,只要员工有了积极主动性,就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,也就能获得满意的效果。要想提高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并最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,有几个步骤:选拔人(人要选对,要热情、负责、愿意动脑),然后要让员工参与了解工作、研究、分析、出谋划策提建议、参与决策、执行实施、反馈控制、调整修正完善,如此循环,同时要注意建立科学、合理、有效的奖励机制、激励机制(物质的和精神的)和压力机制、监督机制。